最新文章

糖尿病人不能吃的12種禁忌食物

糖尿病為什麼低血糖也會導致癲癇?怎麼辦?

糖尿病為什麼低血糖也會導致癲癇?低血糖導致癲癇怎麼辦?

 癲癇病的誘因有很多,但很多人無法相信低血糖也是癲癇病的誘因,但如若對繼發性癲癇有所了解的人都應該清楚,低血糖是不是榜上有名?至於低血糖為什麼會導致癲癇病,其機制尚未明確,不過,葡萄糖為腦部主要能量來源,腦組織幾乎無葡萄糖儲備功能,故腦所需能量幾乎完全依賴血糖提供。從這一認識中,大家也能或多或少看出它和癲癇病發作有那麼一點點聯繫。

糖尿病為什麼低血糖也會導致癲癇
糖尿病為什麼低血糖也會導致癲癇



低血糖可導致癲癇頻繁發作


當葡萄糖持續得不到補充,肝醣原耗盡時,腦的能量代謝就會發生障礙,而當血糖下降至1mmoL/L時,便可出現大腦的神經元壞死,或使腦細胞膜電位的完整性受到破壞,此時,就容易導致神經元異常放電而引起癲癇病發作。

因此,對於低血糖怎麼會導致癲癇病呢來說,更多專家學者認為是低血糖後,由於腦能量不足而導致代謝障礙,致使神經元異常放電所致。這就是癲癇病發作的由來。

糖尿病患者最怕出現低血糖反應,而低血糖時症狀和癲癇的症狀很相似,很多人們不知道怎樣區別。雖然二者的症狀很相似,但是我們還是有辦法區別的。如果你有低血糖,那麼你就該注意了。

低血糖也會出現抽搐,只是嚴重程度不一樣,當血糖處於一個很低的水平時症狀跟癲癇發作是很相似的,也會出現抽搐、四肢強直、同時還伴有意識喪失,發作多在清晨或夜間。




低血糖可於飢餓或酒後發生;也可由於肝臟酶缺乏所致,如糖原累積症、半乳糖血症;還可見於生長激素或腦垂體功能減低,胰島細胞瘤以及其他肝腸病變。有少數患者曾被診斷癲癇多年,最後確診為由不同原因低血糖所致,屬繼發性癲癇。夏季癲癇頻繁發作,兇手竟是它!

很多疾病都是相關聯的,也有很多並發症。比如肥胖、低血糖、高血壓等等。一種疾病誘發多種疾病產生。針對低血糖危害大的特點,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全方面的對自己的身體和病狀做一個了解。一旦發現有其他不良症狀應該及時就醫了解。




半夜與夏天容易出現低血糖原因

有人低血糖早期表現常以刺激交感神經及腎上腺髓質為主,表現出多汗、飢餓感、乏力、軟弱、心悸、面色蒼白。這與我們夏季中暑症狀比較接近,容易誤導患者。隨著血糖的繼續下降會出現神經症狀,在神經系統症狀中7%的為癲癇發作。原因是低血糖時,腦血管痙攣,腦能量貯存耗竭,腦細胞活性低,細胞膜穩定性差,神經元易感性增加,癇閾降低,出現易損區,誘發成一個去極中心—癲癇源,向皮層運動區擴散而形成癲癇發作。

確診低血糖誘發癲癇發作後給予50%的葡萄糖20~60ml靜推,隨後5~10%的葡萄糖靜滴維持,直至血糖維持在5.6~12.0mmol/L,癲癇發作持續時間稍長者給予安定10mg處理。

益舒唐小編提醒:尤其患有糖尿病的中老年病人,長期使用胰島素者,應高度重視,一定要規律監測血糖,對老年患者控制血糖的標準要適當放寬,發現有神經系統症狀時首先想到的就是血糖測定,以免貽誤病情。

癲癇發作時該怎麼辦


如果身旁有人癲癇發作時,你也許會想塞條毛巾在他口中,以免他咬到舌頭,然而,真的該這樣做嗎?

如果你看見有人癲癇大發作,你應該先移開患者周遭的危險物品,免得他在痙攣時碰撞受傷。可以移除眼鏡,以免碎片傷到眼睛。最好能幫患者鬆開領帶、圍巾等會限制呼吸道的配件,保持呼吸順暢。


可以幫住患者躺下,在患者頭部墊個包包或衣服,免得患者頭部在不斷撞擊地面的過程中受傷。讓患者側躺,口水或食物會流出來,才不會塞住呼吸道。也要注意患者癲癇發作時間的長短。


不要試著把任何東西塞進患者嘴巴,不管是藥物、水、手指頭、毛巾、木板木棒等任何事物。因為這些會傷害患者的牙齒牙齦,更可能完全阻塞患者呼吸道,患者很可能因為無法呼吸而死亡。


不用大聲呼喊試圖叫醒患者,更不要綁住患者身體想要限制他不再亂動。因為這些意識不清及抖動都是來自於腦部不正常放電,不是患者能決定的,用外力限制也無法改變。


如何預防糖尿病性低血糖:

  • 不要跳過或延遲進餐或吃零食:如果您服用胰島素或口服糖尿病藥物,請保持飲食量以及進餐和點心時間的一致性。
  • 監測血糖。根據您的治療計劃,您可能每週或每天幾次檢查並記錄血糖水平。仔細監控是確保血糖水平保持在目標範圍內的唯一方法。
  • 仔細測量藥物,並按時服用。按照醫生的建議服用藥物。
  • 如果您增加運動量,請調整藥物治療或吃其他零食。調整取決於血糖測試結果以及活動的類型和持續時間。
  • 如果您選擇喝酒,則可以吃頓飯或喝點零食。空腹喝酒會導致血糖過低。
  • 記錄您的低血糖反應。這可以幫助您和您的醫療團隊確定導致低血糖的模式並找到預防方法。
  • 進行某種形式的糖尿病識別,以便在緊急情況下其他人會知道您患有糖尿病。使用醫學鑑定項鍊或手鍊和錢包卡。


參考資料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Epilepsy: Hope Through Research,” NINDS, Publication date April 2015. NIH Publication No. 15–156. Accessed August 23, 2017. https://www.ninds.nih.gov/Disorders/Patient-Caregiver-Education/Hope-Through-Research/Epilepsies-and-Seizures-Hope-Through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Oral Medications.” What are my Options?” March 3, 2015. Accessed August 23, 2017. http://www.diabetes.org/living-with-diabetes/treatment-and-care/medication/oral-medications/what-are-my-options.html

http://www.tcmg.com.tw/%E7%A5%9E%E5%A4%96www/seizure/seizure2.htm
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17/03/seizure.html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6419498

留言